澤及枯骨(泽及枯骨),◆恩澤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典出《吕氏春秋·异用》:“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聞於文王……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聞之,曰:‘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六:“今將就木,願輸産於庠,得傳流不斷,爲吾寒食麥飯,則孤墳無主而有主,澤及枯骨矣。”○《隋書‧煬帝紀下》:“恩加泉壤,庶弭窮魂之冤;澤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亦省作“澤骨”、“澤枯”。○[明][沈榜]《宛署雜記‧宮莊》:“其生也有乞憐之仁,其沒也有澤骨之惠。”○[明][陳子龍]《請假葬親疏》:“懇乞皇上弘錫類之仁,布澤枯之惠。”○[清][馮桂芬]《蘇太義園記》:“未嘗不歎國家深仁厚澤被遐邇而浹幽明,與[周文王]澤枯相輝映也。”——澤枯(泽枯),◆見“澤及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