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喪魄(失魂丧魄),◆1.形容極度驚恐不安。○《人民文學》1977年第10期:“經過十幾分鐘猛烈無情的戰鬥,早已失魂喪魄的殘敵,丟槍棄刀,一個個跪倒在地,舉手投降。”◆2.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摺:“您孩兒為母不安,這些時衣不解帶,寢食俱廢,憂悽不止,行坐之間,猶如失魂喪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那[素梅]也失魂喪魄的,掉那少年書生不下。”○《紅樓夢》第九五回:“這是[寶玉]的命根子,因丟了,所以他這麼失魂喪魄的!”———-失魄,猶失魂。○[晉][葛洪]《抱樸子‧行品》:“望塵奔北,聞敵失魄。”○《晉書‧天文志中》:“有雲如蛟龍,所見處將軍失魄。”———-喪魄(丧魄),猶言失魂落魄。○《周書‧靜帝紀》:“擒斬元惡,群醜喪魄。”○[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凶人喪魄。”○[黃遠庸]《談屑》:“從此此工喪魄失志,悵惘不復平常。”———-喪魂失魄(丧魂失魄),失魂落魄。形容驚恐之極或心神不定的樣子。○[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後,其實何嘗有力,而一群老頭子,還有少年,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五幕:“自你一氣出門以後,我是和喪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沒有意思!”另参见“体魄”。(《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