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以手擊桌。表示驚異、發怒、感慨或振奮。○《西游補》第四回:“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說唐》第四二回:“[李密]見[秦王],拍案大怒。”○[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興言及此,未嘗不拍案三歎也。”○[葉聖陶]《城中‧演講》:“‘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講稿……完全展陳在面前了。”———-拍案驚奇(拍案惊奇),對奇異的事情拍着桌子驚嘆。○[明]末[凌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1.2:“更令人拍案驚奇的是:[杜]詩‘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本來不過是對普通生活情景的生動摹寫而已,然而卻被後人以為是有什麼‘微言大義’,遂‘對號’為(你猜是什麼?)--‘縱橫由婦人,曲直在小兒!’這真天曉得。”○《驻春园》第十八回:“太守看畢,不覺拍案驚奇,歎道:‘好個奇才女子也,真乃不怪一個癡情書生如此眷戀!’”———-拍案叫絕(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贊賞至極。語本[唐][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紅樓夢》第七八回:“﹝[寶玉]﹞忙問:‘這一句可還使得?’眾人拍案叫絕。”○《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當下[鄧九公]聽了,先就拍案叫絕,立刻便想拿說媒的那把蒲扇。”○[閻綱]《論陳奐生》:“幽默深刻的筆法,喜劇氣氛的烘托,讓人拍案叫絕。”———-拍案而起,拍打桌子,站立起来。形容愤怒或得意。○《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芈氏大怒,拍案而起。”○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此時曼微吟,拍案而起,其樂何如!”(《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