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釜底(鱼游釜底),◆[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魚游釜底,燕處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頻於危殆,我同胞其何以異是耶?”[清][洪楝園]《後南柯‧宮議》:“魚游釜底難持久。”———-魚遊釜內(鱼游釜内),同“魚遊釜中”。《魏書‧中山王英傳》:“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遊釜內。”———-魚遊釜中(鱼游釜中),魚在鍋裡游。比喻處境十分危險,有行將滅亡之虞。○《後漢書‧張綱傳》:“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藕花》:“去千頃之廣而就一勺之多,辭鏡湖之深而居瓦缶之淺,非不知猶魚遊釜中,燕巢幙上,其安危殀壽天壤之懸殊也,亦以孑生不如偶死耳。”———-魚游沸釜(鱼游沸釜),同“魚遊釜中”。[清][南荃外史]《嘆老》:“傀儡兒一場熱鬧,依舊的魚游沸釜,燕處危巢。”另参见“釜中之鱼”。(《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