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1-08

【夜猫子】

“夜猫子”这个日常俗语,今天只用来比喻那些喜欢熬夜的人,但在古代,“夜猫子”却是指一种真实存在的鸟儿,而且名字很古怪,叫作“鸱鸺(chī xiū)”。晚清文康所著话本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小侠女重义更原情 怯书生避难翻遭祸”中写道:“这老枭,大江以南叫作猫头鸱,大江以北叫作夜猫子,深山里面随处都有。这山里等闲无人行走,那夜猫子白日里又不出窝,忽然听得人声,只道有人掏他的崽儿来了,便横冲了出来,一翅膀正搧在那骡子的眼睛上。”《诗经·大雅·瞻卬》中有“为枭为鸱”的诗句,“枭”和“鸱”都是猫头鹰一类的鸟,古人认为这种鸟是恶鸟,又说“枭”是不孝之鸟,长大后会吃掉自己的母亲。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编纂的《广雅》中说:“鸱鸺,怪鸱也。”北宋学者陆佃所著《埤雅·释鸟》中说:“鸱鸺,《释鸟》所云怪鸱是也。其鸣即雨,为游可以聚诸鸟。一名只狐,昼无所见,夜即飞啖蚊虻、鸮服、鬼车之类。”“鸮(xiāo)”也是鸱一类的鸟,楚人称“鸮”为服鸟,故称“鸮服”。“鬼车”俗称九头鸟,从名字即可看出也是一种能制造灾殃的怪鸟。这就是鸱鸺的特性。《庄子·秋水》中写道:“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意思是说:鸱鸺夜里能抓到跳蚤,明察毫毛之末,白天瞪大眼睛也看不见山丘,说的是秉性不同。《广雅》又说:“今江东通呼此属为怪鸟。”清代乾隆年间学者王念孙在为《广雅》所作的疏证中说:“怪鸱头似猫而夜飞,今扬州人谓之夜猫。”可见至迟到清代初年,扬州民间已经将鸱鸺这种怪鸟称作“夜猫”了。文康是晚清时人,“大江以南叫作猫头鸱,大江以北叫作夜猫子”的记载并不准确。不过从中也可看出,“夜猫子”这一名称此时已经传遍江南江北,成为中国民间的共用俗语了。后人对前人的分类之细多不耐烦,因此将鸱、枭一类的鸟统称为猫头鹰。又因为猫头鹰的习性乃昼伏夜出,所以移用于喜欢熬夜的读书人身上,称之为“夜猫子”,以至于今人但知“夜猫子”的比喻由猫头鹰而来,而不知其实是由鸱鸺这种怪鸟而来。(许晖《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