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1-08

【尚书】

《尚书》的“尚”是指什么,说法不同,主要有几种:一、认为“尚”即“上”,指上古,《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贞《索隐》:“尚,上也,言久远也”;纬书《春秋说题辞》:“《尚书》者,二帝之际,三王之义,所以推其期运。……‘尚’者,上也,上世帝王之遗书”;孔颖达《古文尚书序》疏引《释名·释典艺》:“《尚书》,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事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持此观点者最多。二、认为“尚”为崇尚,《尚书》即所尊崇之书。《史通·六家》引《尚书璇玑钤》:“尚者上也,上天垂文,以布节度,如天行也”;孔颖达疏引郑玄《书赞》:“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故曰《尚书》”。三、认为“尚”即“上”,代表君上、帝王,《尚书》即记录古帝王之言行之书。王充《论衡·须颂》:“或说《尚书》曰: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下者谁也,曰臣子也”;王肃《尚书注》:“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尚”,《说文》“尚,曾也”,为增加义。金文作[-]尚鼎,为屋墙壁有窗口而烟气上腾形,因有“高出、超过、增加、高尚、崇尚”等词义。《广韵》时亮切,禅母漾韵去声,今读shàng。又《广韵》市羊切禅母阳韵平声,今读shāng,训“尚书,官名”,而今官名(官署名)“尚书”之“尚”又混读同去声shàng了。“上”,《说文》“丄,髙也。此古文上,指事也”,篆文作“上”,古文字或作二,下一长横表示坐标,上一短横或竖指示坐标以上的空间。《广韵》有二读:(1)时亮切,禅母漾韵去声,今读shàng,有“高处、上方、上面、君主、登高、上升、上进”等诸多词义;(2)时掌切,禅母养韵上声,今读shǎng,义为汉语声调之一,《南齐书·陆厥传》“(沈)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一般认为《尚书》的“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尚、上”音义同源而通用,《广韵》都读时亮切禅母漾韵去声,今都读shàng。因此,《尚书》今天一般读为去声shàngshū,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今天有人读《尚书》的“尚”为上声,读《尚书》为shǎngshū呢?原因之一,可能是上古本无去声,魏晋时期从古入声、上声中派生出去声调(段玉裁、黄侃、王力等的看法);且中古有“浊上变去”的音变规则,“上、尚”为浊声母“禅母”字,其去声调有可能从上声调变来,《广韵》“上声调”一义保留时掌切禅母养韵上声今读shǎng,就是明证,《尚书》是上古之书,读较古的上声调是可以的。第二,可能有“专名音变”的问题,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都是“专用名称”,有时为了区别于同形词(字)的普通词义,专名就音变以示不同,“上”的普通义读去声shàng,专名“声调”义就音变读上声shǎng。同样的,“尚”的普通词义读去声shàng,专名《尚书》的“书名”义就音变读上声shǎng,并且还有区别于另外一个专名“尚书”(官名、官署名)平声shāngshū或去声shàngshū的作用呢。(万献初《中小学字词音义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