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咒语或者符箓,结尾处常常有一句“急急如律令”,勒令鬼神按照符令执行。今天的人们仍然耳熟能详。“律令”毫无疑问是指法令,本来施之于人,怎么转而施之于鬼神了呢?宋人赵彦卫所著《云麓漫钞》中说:“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公移”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因为不相统属,所以无法直接命令,“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就属于催促之辞,用于汉代的诏书或檄文等的结尾处,催促交办人员要按照法令火速办理。道教的创始人张天师是东汉时人,把这句公文的习用语传承了下来,用到了道教的咒语和符箓上。“祖述”即效法、遵循前人的所作所为。赵彦卫还抄录了一则汉代的檄文:“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车骑将军莫府文书,上郡属国都尉,二千石守丞,廷义县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绶,发夫讨畔羌,急急如律令。马四十匹,驴二百头,日给。”因为要征讨叛乱的羌人而“急急如律令”,可见催促之急。汉末文学家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历数了曹操的罪状,结尾是:“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意思是,让大家都知道皇上有难了,大家要遵守这道檄文,就像遵守律令一样。这是用之于檄文的末尾。唐人李匡乂在《资暇集》中给出了一个更有趣的解释:“律令是雷边捷鬼,学者岂不知之。此鬼善走,与雷相疾速,故云如此鬼之疾走也。”按照这个说法,“律令”竟然是雷神身边疾走之鬼的名字!如此一来,“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就是:赶紧像这只疾走鬼一样快跑吧!(许晖《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