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1-08

【戴高帽】

《北史·儒林传》载:有一位叫宗道晖的儒士觉得自己学问很大,足以傲视别人,所以装扮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装扮是“翅帽,大屐(jī)”。头上戴着帽翅很高的高翅帽,脚上穿着像船一样大的鞋子。州官上任的时候,他就这一身打扮去拜见,“自言学士比三公”。清代人翟灏在《通俗编》中引述了这条史料后,加了个注解:“今谓虚自张大,冀人誉己者,曰好戴高帽子,盖因乎此。”可见,“戴高帽”这个俗语至迟到乾隆年间就已经成型了,凡是爱虚张夸大、盼望别人称赞自己的人,都被称作“好戴高帽子”。……乌纱帽虽然是官帽,但其实并不高,被称为“乌纱矮冠”。到了明代中叶,风气大变,乌纱帽开始高了起来。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叙兵部尚书王敞“身短,纱帽作高顶,靴着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为‘三高先生’”。王敞因为个子矮,就把乌纱帽起了高顶,靴子垫着高底,坐的轿子用高高的杠子抬,于是人们便叫他“三高先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官位当然也是越高越好,所以高高的乌纱帽开始吃香了。(许晖《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