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1-08

【现在】

现xiàn,本为玉所显现的光泽,故字形从玉(斜玉旁)从见,《广韵·霰韵》“现,玉光”,胡甸切,匣母霰韵去声。中古俗字用“现”来分担“见”的显现义,故“见-现”在显现义上是一对古今字。不过,“现”表示显现义比“见”晚很多,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山精)或形现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南朝梁武帝《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诏》“今真形舍利复现于世”;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用“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也是逐步形成的。先是用“见”(xiàn)表示当前时间,《史记·张丞相列传》“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宋苏轼《谏买浙灯状》“有司具实直以闻,陛下又令减价收买,见已尽数拘收,禁止私买,以须上令”。再用“现”(xiàn)来表示当前的时间,《百喻经·债半钱喻》“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我有个侄儿是陈世英,现染病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县主老爷现同我家老二相与,我怕你么”。“现在”本是翻译佛经出现的词语,先是表示当前义的短语,即当时看得见的存在。晋法显《佛国记》“诸处皆起塔,有僧伽蓝,今悉现在”。进而表示现世、今生,《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受苦现在,殃流来劫”;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瞿毘霜那国》“风俗淳质,勤学好福,多信外道,求现在乐”。然后表示眼前一刹那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相对应而区别,又泛指此时、目前,《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于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我虽年老,现在并无病痛”。“现在”即“见在”,由“看得见的当时存在”凝固成为表示当前时间的状中结构的双音词。因此,就构词取义来看,“现在”与“看见”是有关系的。(万献初《中小学字词音义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