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1-08

【错错错】

上段入声韵字中,“恶”是强劲难抗而非凶恶可憎,“离索”是联绵词表示离散义(或说是“离群索居”的缩略语),不烦多论。“错错错”的解读却需要展开讨论。胡云翼、文学所、朱东润三本对“错错错”不作注释也不论及,未可评价。杨杰的鉴赏却所问甚多:“究竟谁之错?自己乎?唐婉乎?陆母乎?命运乎?当初乎?今日乎?作者无须写明,他要表达的正是这种呼天无路、欲怨不能的悲愤压抑之情。”显然认为词中的“错”就是“错误”,值得商榷。我们认为此处的“错”是指错综复杂,而不是指错误。试阐明之。“错”本读入声,《说文·金部》“错,金涂也,从金昔声”,段玉裁注“谓以金措其上也”。本指琢玉用的粗磨石,《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作动词为磨砺义,《广雅·释诂三》“错,磨也”。又有镶嵌或绘绣花纹的动词义,后来作“措”,《说文》取此义,《诗·小雅·采芑》“约軝错衡”,毛传“错衡,文衡也”,故《经义述闻·国语下》“文错其服”王引之按“画文谓之错,绣文亦谓之错,其义同也”,拓展为间杂、交错义,《书·禹贡》“厥赋惟上上错”,孔颖达《正义》“交错是间杂之义,故错为杂也”,《后汉书·张衡传》“死生错而不齐兮”,李贤注“错,交错也”。间杂交错容易产生杂乱,故错又有形容词“杂乱”的义项,《书·微子》“殷既错天命”,孔安国传“错,乱也”。由乱而至于乖谬,《后汉书·第五种传》“管仲错行于召忽”,李贤注“错,犹乖也”。由乖谬义泛化而指错误,此义项出现很晚,用得较少且主要见于口语,唐代的《慧琳音义》卷六十九“错谬”注引《考声》“错,误也”,佛经多有口语词,杜甫《堂成》诗“旁人错比扬雄宅”,也是以口语词入诗。总之,“错”的“错误”义项很晚才出现,今普通话读“错”为去声cuò,主要表示错误义,是承《广韵》又音“仓故切”清母暮韵去声而来,陆游词中“错”为入声韵脚字,当是取古来常用的错杂之义。从全词的韵味古雅来看,陆游的“错”当选古来通用的错杂义而不用新生的口语偶见义。陆游学识渊博,到老在镜湖边还有“老学庵”读书屋以供勤学,自题诗谓“开编常默识,闭户有余师”,故《会稽续志》称他“学问该贯,文辞超迈。酷喜为诗,其他志铭记序之文皆深造三昧。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声名振耀当世”。因此万树评《钗头凤》三叠字“须用得隽雅有味方佳,如此词精丽,非俗手所能”,恐不是溢美之辞,用字取韵取义古雅,词味才能隽雅精丽。从词的内容与情势来看,句中“错”也应是错杂义而非错误义。陆游自己与唐婉爱情真挚而深厚,无错误可言。在孝道重如山的南宋,母亲无论作什么,儿子只能服从,不能也不该言其错误,“东风恶”之“恶”是言其不可抗拒而非咒其凶恶,如果陆游有批评母亲错误并诅咒母亲凶恶的心,就不会在“伉俪相得”之时服从母亲而离弃新妇了。既然不言母过,也就不会指责天命错误而使自己有这样的母亲了。当日离弃,难知难言谁之错,今日相见,更无错误可言。所以,杨杰的六问皆无着落,只是“呼天无路、欲怨不能”倒颇合词意和情势,爱情、亲情、责任、孝道;欢情甜蜜而短促、离弃匆忙而无奈、相思长久而痛苦、相见偶然而难再;……很多东西纠结缠绕,一齐涌上心来,使得词人深叹感情这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越理越乱,只好连下三个迫促的入声韵字“错、错、错”,复杂呀,很复杂呀,错综复杂呀!层层推进,以见痛切繁乱之心迹。(万献初《中小学字词音义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