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的街名来历很有意思。元明清时代,这里是不同的景象。元代,此地处于京城东南侧,叫“丁字街”。因紧靠皇城东侧,成为朝廷重要衙署“枢密院”“御史台”所在。前者是国家军机最高机构,后者是中央最高监察部门,换句话说,这条“丁字街”是外朝最高官衙所在。到了明代,改造北京城,这皇城东侧,建起了十余处王府大宅,统称“十王府邸”。这里由官署变成了皇亲国戚豪宅区,丁字街也更名为“王府街”。现在的协和医院,就是民国期间在十王府之一的豫王府遗址上建设的。王府街中段路西,有一口井,人称“王府井”,《乾隆京城全图》上专有标名。这口井不同一般:王府街西通东安门,紫禁城东华门;东面就是东单牌楼集市;人流众多,车马往来频繁。路北横街叫“八面槽”,可知,当初井沿儿北侧路上有大个儿的八角形水槽,供四方八面的朝臣、过客饮骡马牲口而设。王府街的这口水井,人喝、马饮、歇脚、清道、防火,作用重大,路人皆知,连《乾隆京城全图》都专门注明这口井的位置。自然而然,到了清末,因井得名,街名就成了“王府井大街”。(杨学军《留存记忆:老北京地名文化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