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1-27

【胡同(衚衕、胡通、火弄、火曈)】

为什么叫“胡同”?有几种说法:(1)汉语合音说。明清学者杨慎、朱骏声等学者认为,“胡同”,即南方话“弄”或“巷”的缓读,古谓之“反切”。这一纯语音学的解释,略显依据单薄。(2)胡人大同说。这是明代顺天府宛平知县沈榜的说法,见于他的《宛署杂记》。这部书,对于研究北京地名文化,很有价值;但是作者对胡同一词的解释,实属望文生义,缺乏根据。(3)蒙古语“水井”译音说。现代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认为,“胡同”是蒙古语“水井”的译音。元代熊梦祥《析津志》专门注明,“胡同二字本方言”。熊梦祥是汉官,他这里说的方言,即指蒙古话。当时,街巷没有通水管道,坊间隔几条通道,必有水井,一是供百姓日常饮用,二是有消防之用,故本书描述元大都为“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逐渐,无论有井无井,多称“胡同”了。从中反映出,身居大漠的蒙古人对水源的重视。也正因为是蒙古语音译,故古籍中也写作衚衕、胡通、火巷、火弄、火曈,等等。如元代关汉卿著名杂剧《单刀会》,就有“杀出一条血衚衕”的戏文。胡同与井关系密切,众多带“井”的胡同名,亦可为证。如,北京城光“井儿胡同”,就曾经有过十几个;加上大井、小井、东井、西井、南井、北井、前井、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高井等胡同名,不下四五十个。(杨学军《留存记忆:老北京地名文化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