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圫”在词典中的释义。圫在《康熙字典》中:“《集韵》:墺古作圫。”《类篇》:“乙六切,又力竹切。”《集韵》:“四方之士可居也。”《字汇补·土部》:“圫,知村切,地名。”《汉语大字典》:“音yù,同墺。音zhūn,地名。”《汉语大词典》:“地名用字。”《现代汉语词典》:“音tuō,用于地名。”对于“圫”这个字,有人认为在作为地名通名时,与“坨”意思相近。“坨”可解释为地块即地理上的块。“圫”在《湖南省新化县地名录》中的释义。“圫”在新化方言中读[thuo13],其语义应为“山岗”。“坨”在《湖南省新化县地名录》中,共出现40次,占比0.59%。但在离新化较远的东南部,其“圫”多为山间洼地之义。…在上述地名释因中,虽只有横屋圫提及圫与山有关,但在所有以圫为通名的地名中都用到了“上”这一方位词,说明“圫”在新化方言中应为山间高地。这一语义与“墺”颇有出入,而与邻近县市比较也有不同。…在邻近新化的涟源市,根据《湖南省涟源县地名录》的地名释义,“圫”有两个意义,在接近新化的西北部,其语义与新化方言“圫”基本相同…其为山坡山岗之义十分明显…之所以出现巨大的语义差别,还是与新化县历史息息相关,古新化地域是梅山蛮聚居之地,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今天涟源西北邻近新化的地方都属梅山文化圈。但往东走则由资水流域进入湘江流域,因地形明显改变,中原文化对其影响加强,其方言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不大,因此双峰县地名中的“圫”与词典中的释义更为接近,而新化地名中的“圫”明显具有地域性,应是民族语言的又一留存。(姜珍婷《新化方言修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