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1-20

【庙会】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都城,寺庙众多,风姿各异的庙会已成为北京民间风俗的重要表征。从民俗和日常生活的角度看,一些佛道教寺观定期举行的旨在祈求福祉、消灾免祸的礼仪活动,后来发展为定期的集市–庙会,从而形成了赶集、看会的习俗。庙会的起源绝大部分源自寺庙的宗教祭祀。寺庙在做宗教祭祀典礼的时候,开放寺院,百姓云集,商人也来此摆摊卖货,民间艺人在此表演各种技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庙会。京城商业有就庙而市的传统,每逢庙会时期,商贩齐聚寺庙周围售卖四乡土产、日用百货、家庭用具和各种饮食小吃,也有花鸟鱼虫和玩具,还有鼓词、相声、杂耍及算命等,自明清起相沿百余年。这种庙市为京城百姓生活提供了便利,是过去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北京庙会习俗是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互化整合的典型产物,对商人来说,庙会提供了极好的赚钱机会与场地。对市民来说,庙会提供了极便利的购物场所与娱乐场所。对寺庙来说,大量人口的聚集刺激了香火的旺盛,对宗教文化做了极好的宣传,同时庙会的举行也为寺庙的经济收入提供了一项来源。诸多因素使得庙会文化成为北京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富特色的类型。旧时北京庙会有三种:节期庙会,如春节庙会。本庙盛会,如妙峰山、丫髻山、娘娘庙等本庙主奉神的节日。长年轮值庙会,如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市等。(党静鹏《北京话俗语与老北京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