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2-11

【咂嘴儿(札儿、姐儿)】

咂嘴儿是一种形似蝈蝈而略小的螽斯科鸣虫,古称“札儿”或“咂嘴”,南方人或称作“姐儿”,皆状其鸣声而名之。实际上,北方人的称呼应写作“咂嘴儿”才是正确的。“咂嘴”本指人用舌尖抵住上颚突然开合发出声音,以表示称赞、惊讶、羡慕、惋惜等情绪。如《西游记》:“行者见师父全不动念,暗自里咂嘴夸称道:‘好和尚!好和尚!’”《红楼梦》:“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刘老老此时只有点头咂嘴念佛而已。”柳青《创业史》:“他把剩下的稻种一称,不住地惋惜地咂嘴。”因这种鸣虫的叫声与人咂嘴时发出的声音极其相似,所以才有此名。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有载:“札儿,全体绿色,长寸许,触角颇长,前胸背绿色带褐,翅稍短于体,上有凹纹如曲尺,发声器在右翅,薄膜透明,略似小镜,以左翅摩擦作声,尾端有尾毛四。栖息草间,秋日儿童多饲养之。”体长约3厘米,头须约5厘米。头圆而小,前胸宽阔,全体呈细长形,明显不及蝈蝈粗壮。前翅长且阔,几达尾端,并向上高高翘起,侧面有斜向横纹一条。生活在草丛和植物的枝叶间,善跳跃,有时在植物的茎秆上爬行。日夜均鸣叫,鸣声如“札,札,札”,前高后低,有停顿。其名“札儿”,谐其声也。鸣时最初稍慢,以后有数声加快,渐又转慢。天热时鸣叫次数多而声音高,秋后鸣叫次数渐少,声音也稍低。(孟昭连《中国鸣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