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善鸣之虫,蝈蝈的历史应该是十分古老的,然而明确见诸记载,却又是很晚的事。虽然自《诗经》之后,不断有关于螽斯的记载与争论,而且其中肯定包括蝈蝈,但我们很难确定古人所说的几种螽斯,究竟哪一种是蝈蝈。如《诗经》云“喓喓草虫”,“喓喓”是象声词,描摹草虫的鸣声,很像是蝈蝈的叫声,但我们并不能肯定这里的“草虫”就是指蝈蝈,因为也可能是另外一种螽斯类鸣虫。再如《尔雅》释螽曰:“蜙蝑也。”扬雄曰:“舂黍也,幽州人谓之舂箕。舂箕即舂黍,蝗类也,长而青,长角长股,青色黑斑,其股似玳瑁文。”就其描写来看,很像是蝈蝈。但他接着又说:“五月中,以两股相槎作声,闻数十步。”这又不像是蝈蝈,因蝈蝈是以两翅摩擦而鸣叫的,不是用两条后腿。按理说,蝈蝈是一种常见昆虫,鸣声又很大,不可能不引起古人的注意,但因为他们不懂得蝈蝈的发声原理,误以为也像蝗虫一样是以后腿摩擦而发声,所以大部分记载都将其归入蝗类,这就为我们的辨析造成了麻烦。(孟昭连《中国鸣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