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科举史上,因为名字而意外得到状元或意外丢掉状元的例子,不只是慈禧时才有,以前也有过好几例。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原拟定的状元是孙曰恭,被明成祖朱棣改为邢宽。朱棣自靖难夺位后,为笼络人心,常把仁政挂在嘴上,特别忌讳残暴、暴虐类词语,而孙曰恭的“曰恭”二字合起来刚好就是一个“暴”字。他说:“曰恭乃暴也。朕历来倡导仁政,最讨厌暴政。此人名为暴,实属不吉之兆,断不可录为状元。”于是另选一个叫邢宽的点为状元。邢宽者,刑宽也。这才和朱棣口上倡导的仁政相符。其实,“曰恭”合起来并不是一个“暴”字,只是与暴形似而已,这说明朱棣对暴字有一种特别敏感的恐惧心理。(陈壁耀《文化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