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2-11

【环饼】

油炸食品,南北朝时原为面包圈,至隋唐变为寒具,在宋朝演化成麻花和馓子。宋朝人出远门喜欢带一种干粮,叫作“环饼”。环饼是一种很古老的干粮,南北朝时就有,早先的样子很像圆环。做法很简单:用水和盐把面粉和成团,拍成饼子,在饼子中间挖个孔,把手指伸进去,转着圈地握,握成一个面环,烤熟就行了。很明显,那时候的环饼很像面包圈。环饼到唐朝发生了明显变异:还是先握出来一个面环,然后还要把面环拧成股,然后再放到油锅里炸。换句话说,唐朝的环饼已经从面包圈变成了麻花,但名字还叫“环饼”,有时候也叫“寒具”,据说是因为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吃这种油炸麻花最适宜。到了宋朝,环饼又变了,它在有些地方是面包圈,在有些地方是炸麻花,在有些地方则是油炸馓子。馓子你应该知道,它跟麻花挺像。只是麻花较粗,馓子较细,麻花拧股,馓子不拧股。北宋宫廷里招待贵宾,前前后后几十道菜,十几道主食,其中一道主食就是馓子,但当时不叫馓子,还叫环饼。同样是环饼,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形状?这跟旅行方式有关。宋朝淮北多盗贼,路上不安全,单身出门,得有兵器防身,可是官府又严禁平民带兵器,所以平民要么在绑腿里暗藏一把带鞘短刀,要么手提一根齐眉木棍(棍棒不算兵器,可以正大光明地带着出门)。人们把环饼做成面包圈,一枚一枚套在木棍上,在解决防身问题的同时又安置了干粮,很方便。京畿地面的治安比较好,出门不用带棍棒,所以把环饼做成麻花或者馓子,这样往包裹里装的时候不会太占地方。(李开周《吃一场有趣的宋朝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