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2-11

【纺织娘(促织、络纬、络纱娘、络丝娘)】

纺织娘,古称莎鸡、络纬、梭鸡、螒天鸡,是一种老资格的鸣虫。也有人称之为筒管娘、络纱娘、络丝娘,因地域不同而异之。“莎鸡”之名出现于《诗经》。《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晋崔豹《古今注》云:“莎鸡一名促织,一名络纬,一名蟋蟀。促织谓鸣声如急织,络纬谓其鸣声如纺绩也。”他将莎鸡、络纬误为蟋蟀是不对的。五代邱光庭《兼明书》说得比较准确:“今验莎鸡状如蚱蜢,头小而身大,色青而有须。其羽昼合不鸣,夜则气从背出,吹其羽振振然。其声有上有下,正似纬车,故今人呼为络纬者是也。”宋代罗愿《尔雅翼》解释得也很详细:“莎鸡振羽作声,其状头小而羽大,有青褐两种。率以六月振羽作声,连夜札札不止。其声如纺丝之声,故一名梭鸡,一名络纬。今俗人谓之络丝娘,盖其鸣时又正当络丝之候。”根据他们的描述来看,莎鸡、络纬、梭鸡等都是指纺织娘,而不是蟋蟀。《尔雅翼》又载:“今小儿夜亦养之听其声,能食瓜苋之属。”可知纺织娘作为鸣虫畜养,起码始于宋代。徐珂《清稗类钞》云:“纺织娘,螽斯类,北人称之为聒聒儿。体绿色,并翅长一寸六七分,触角甚长,黄褐色,有黑点。雄者前翅甚阔,发声器阔大发达。栖息草间,翅脉极密,颇类叶脉。夜鸣如纺纱声,故名。”他把南方人说的纺织娘与北方的蝈蝈等同起来,显然是搞错了。二者虽然习性相类,但样子与鸣声有很大差别。纺织娘属螽斯科纺织娘亚科,种类甚多,一般体形细长,身长可达5—7厘米。纺织娘的头部与蝈蝈相似,只是比蝈蝈的头略小。头须细长,黄褐色。前胸前窄后宽,向后不甚延长。前胸腹板有凸起或刺一对,背板有两个弓形横沟。复翅发达宽阔,超过尾端,约为腹长的一倍。能短距离飞翔。翅脉纤细呈网状,有较大的发音器。后肢长大,善跳跃。纺织娘的叫声如“轧织,轧织……”时重时轻,声高韵长,犹如纺车之转动。雌虫尾后有产卵管,形如马刀,产卵于植物的嫩叶上。(孟昭连《中国鸣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