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2-11

【缂】

缂丝,“我国特有的丝织手工艺。又称刻丝。织造时,以细蚕丝为经,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划或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在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织成后,当空照视,其花纹图案,有如刻镂而成。”(据《汉语大词典》)缂,以革得声,因为这种工艺通经断纬,读音又似刻,所以常解释为缂如刻也。不过实际上,缂可以直接用革来解释,所谓革,隔离之物也,是动物用来隔离身体内部的一层硬皮,缂丝因为断纬,也就是是隔断的,这正如革作为隔断物的作用。至于其读音,我们知道革和克是同源关系,所以读成克也并不奇怪(缂丝也叫克丝)。实际上,克有克服义,是隔断义的引申(隔断、抵御)。例如,鲛革,是鲛鱼皮(即鲨鱼皮,十分坚韧)制成的革。《荀子•议兵》:“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杨倞注:“以鲛鱼皮及犀兕为甲,坚如金石之不可入。”古代犀牛、兕皮也用来做铠甲,因为它们的皮革都很坚硬,作为隔断物,是可以抵御利物侵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