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一种象形食品。将面糊倒入甑里,用手一压,稀面糊从甑底小窟窿里漏下去,啪嗒啪嗒掉入滚水锅。由于甑底的窟窿是圆的,漏下去的面糊也是圆的,又因为它们漏下去的时候受到一些阻力,藕断丝连、拖泥带水,所以每一小团面糊都拖着一条小尾巴,状如蝌蚪,所以叫“蝌蚪粉”。蝌蚪粉与拨鱼儿形状近似,做法略有不同。面粉加水,搅成糊糊,端到锅边,舀到甑(盆状陶器,盆底多孔,架在锅上,用来蒸饭)里,用手一压,稀面糊从甑底的窟窿眼里掉下去,啪嗒啪嗒掉入开水锅,先沉底,再上浮,两滚煮熟,笊篱捞出,冲凉,控水,拌上卤汁,拌上青菜,就可以吃了。甑底的窟窿眼是圆的,所以漏下去的那一小团一小团的面糊也是圆的;它们漏下去的时候势必受到一些阻力,藕断丝连,拖泥带水,所以每一小团面糊都拖着一条小尾巴。圆脑袋,小尾巴,像不像小蝌蚪?当然像。所以,宋朝人把这种面食叫作“蝌蚪粉”。(李开周《吃一场有趣的宋朝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