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有孔子母亲名征在的记载,这在当时的史书中很少见。孔子妻子亓官氏的名字史书就没有记载。由于女子的名字一般不为外人知晓,所以女子的姓就被当作名来使用了。但女子一旦出嫁,她的称呼又会发生变化,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自己的姓上冠以娘家的国名或氏。这国名或氏便代替了原来的排行,如齐姜,原来可能是孟姜或季姜或其他什么姜,出嫁以后就都改称为齐姜了。《左传》中就有好几个齐姜。晋献公夫人、鲁成公夫人和邾文公夫人都叫齐姜,她们的娘家都是齐国。照此类推,秦国的女儿出嫁后就叫秦嬴,晋国的女儿出嫁后就叫晋姬,卫国也是姬姓,所以卫国的女儿出嫁后就叫卫姬,等等。《左传·昭公四年》有鲁国叔孙豹去鲁“适齐,娶于国氏”的记载,被娶的国氏后来就称为国姜,这是以氏冠于姓上的例子。(陈壁耀《文化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