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0-04

【枝梧】

以“支吾”为核心,产生了一大批词汇:支吾其词,支支吾吾,左支右吾。这些词现在常用的义项是形容说话含混,躲躲闪闪,闪烁其辞,搪塞,不敢说个利落话。这种种义项是怎样形成的呢?过程非常有趣。其实,“支吾”最早写作“枝梧”,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秦国攻打赵国,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前去救赵。不料宋义按兵不动,项羽气愤之下,砍下宋义的人头,对众将谎称宋义与齐国联合,意欲谋反,楚怀王暗中命令自己杀了宋义。“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注解说:“小柱为枝,邪柱为梧,今屋梧邪柱是也。”“邪”通“斜”。支撑屋子的小柱子叫“枝”,小柱子旁边与“枝”一起起辅助作用的斜柱子叫“梧”;单独的“枝”或“梧”都不足以支撑屋子,必须合二为一才能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枝梧”连用,表示支撑、支持之意,引申为抗拒。项羽杀了宋义,诸将慑于项羽的霸气,谁都不敢抗拒他。这就是“枝梧”一词的来历。《旧五代史·孟知祥传》载:“知祥虑唐军骤至,与遂、阆兵合,则势不可支吾。”这里的“支吾”是抵挡之意,是指孟知祥汇合遂州和阆州的兵马,势力大张,不可抵挡。(许晖《100个汉字中的古代风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