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1-08

【抓阄】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解释说:“抓阄,抓取物具以决胜负或卜吉凶,亦指抓取的物具。”这一释义并没有解释清楚“阄”到底是什么意思,甚至还会被人误解为“阄”指的就是“抓取的物具”。“阄”读jiū,《说文解字》:“阄,鬥取也。从鬥,龟声。”需要说明的是,“阄”外面的字形本不是“门”,而是“鬥(dòu)”,指两人对打。今天则把“鬥”简化为“斗”。根据许慎的解释,“阄”是一个动词,相斗而获取的意思,不能理解成名词的物具。这个字为什么造得这么奇怪呢?其实,如果懂得古代中国的占卜知识,就会发现“阄”字所包含的实乃天才的造字法!著名文字学家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详细解释了“阄”的造字思维:“今之拈阄,所以决疑止争也。凡物之多少美恶,事之先后崇卑,彼此分受,不能辄定者,则以拈阄断之,以其能决疑也。故其字从龟。龟者,所以决疑之物也。许云龟声,声中固有义矣。以其能止争也,故又从鬥。”众所周知,古人烧灼龟甲来占卜吉凶,因此用“龟”来表示“决疑之物”;抓阄或拈阄是为了止息纷争,相斗才能决胜负,因此用“鬥”来表示止争之意。这难道不是一种天才的造字思维吗?张舜徽先生又写道:“今湖湘间语,正读古矦切。”也就是说,“阄”还可以读作gōu。段玉裁在为《说文解字》所作的注中解释说:“今人以为拈阄字,殆古藏彄之伪。”按照段玉裁的解说,“阄”实为“彄(kōu)”的讹写。这就要追溯到古时的“藏彄”之戏了。“彄”既然从弓,那么就一定跟弓箭有关系,本义是弓箭两端系弦之处。古人射箭的时候,要在右手的大拇指上戴一个护手的东西,既可以扣住弓弦,又可以防止弓弦擦伤手指,这个东西称作“彄环”或“扳指”。因为它由玉或象骨制成,又引申为指环之类的装饰品。记录西汉杂史的《西京杂记》卷一载:“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戚姬指戚夫人,乃刘邦的宠妃,“藏彄”之戏所藏的“彄”,即戚夫人的这枚彄环。“藏彄”又称“藏钩”,猜的就是女人的金环藏在哪只手中。综上所述,“抓阄”的方法实由“藏彄”的游戏而来,只不过将指环换成了预先做好记号的小纸团而已。(许晖《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