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苏州的西山,即坐落于太湖中的西山群岛。其中西山本岛是中国内湖第一大岛,与东山半岛隔湖相望,两山合称“洞庭山”,分称“西洞庭山”(或“洞庭西山”,简称“西山”)和“东洞庭山”(或“洞庭东山”,简称“东山”)。因此,“西山”是以地理位置而得名,意即“西面那座山”,并无任何不吉之处。历史上,西山经济长期落后,远不及与苏州市区接壤的东山,交通不便是其主要原因。1994年,我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建成,连通了东山和西山群岛的西山本岛以及一些附属岛屿。1995年,西山镇所属的原吴县撤县建市,设“吴县市”;2001年,原吴县市撤市设区,西山镇归属苏州市吴中区。这些举措加快了西山的城市化进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山也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被称为“太湖明珠”。而偏偏在西山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却有人根据“日落西山”这一成语,“突然发现”了西山正在“日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于是非要改名不可。但是,“在当地电视台舆情调查版块中,81%的观众反对更名”。(李柏令《走下神坛的汉语和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