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1-20

【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正月里逛庙会是京城百姓的一项重要活动。“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这个歇后语说的就是逛厂甸庙会这一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厂甸原是只有十来户人家的一条胡同,一到春节,和厂甸毗邻的琉璃厂东西街口、南新华街、吕祖殿、玉皇阁、大小沙土园都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大集市。这一带在明朝以前,是一个野旷人稀的村落,而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北京扩建外城时,这一带已经很繁荣了。因为在此设了官办琉璃窑,故改为琉璃厂厂甸。清代琉璃厂迁至远郊西山,而琉璃厂和厂甸的街名却保留下来,并发展成为集市。直至乾隆年间,四方文士云集,书籍聚于京师,琉璃厂的书肆发展至数十家。以后文人学者经常出入这些书肆、书摊。逛厂甸也逐渐成为京城居民的习俗风尚。每逢正月,店铺和地摊摆满了商品,游人可以随意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历经由庙市转为书市渐成文商并举的春节逛厂甸活动的演变过程,被文人学者誉为“雅俗相济,商娱相融”。……但是最受人们欢迎,最有厂甸特色的还是那一串串长约五尺的插着彩色小纸旗的大糖葫芦。它新鲜、奇特,为其他城市所罕见,既是春节期间儿童们的玩具,又是可吃的食品。”厂甸庙会上卖的大糖葫芦,人们把它叫作“霸王鞭” ,因为这种糖葫芦特别大。有竹枝词写道:“游人毕竟难忘俗,糖蘸葫芦一丈长。”据说,这种大糖葫芦最初是京西西山上农民的创造,用长竹签将大红山楂串起来,串成三四尺长的一大串,上面抹上糖稀,顶端再插上一面彩色的小纸旗。这种大糖葫芦在厂甸庙会上最常见,成了厂甸庙会的一个特色物件。(党静鹏《北京话俗语与老北京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