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见君王和师长要用趋礼外,见长辈也要用趋礼。《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鲤两次“趋而过庭”的故事。孔鲤过庭时见父亲正独立庭中,就用趋礼“趋而过庭”,于是就有了孔子关于“学诗”和“学礼”的两次庭训,后来也就有了表示接受父亲教诲的“趋庭”和表示回答父亲询问的“鲤对”两个事典。王勃《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一句,用的就是这两个典故。在古代,有时见到不是尊长的人也会用上趋礼。《论语·子罕》有一则记载说:“子见其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孔子见到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年纪轻也都会站起来和他们相见,经过他们身边时也都用趋礼。(陈壁耀《文化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