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取自《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孔颖达疏曰:“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九”和“五”是古人特别偏爱的两个数字,九为个数之最,亦为阳数之极,五则刚好处于个位数的中间,符合中国人对中庸的偏好。所以在《易经》乾卦所有与九相配的卦辞中,九五的卦辞是最吉利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上了天,意谓有德者居高位,利于展现其才干。龙为我国传说中的神物,以龙附会帝王,遂以“九五”指称在位的帝王。与帝王相关的居处亦多取九五之数,如北京的城门,明永乐时建北京城,城置九门,京城卫戍司令称九门提督;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而进深五间;紫禁城的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余间,而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大门上的钉均为九路钉,横竖各九,共八十一钉。其余如贡品、节庆大宴的果点、皇帝生日的流动节目等亦均为九的倍数,或八十一,或九十九,或一百零八等。(陈壁耀《文化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