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刻】 在古代,还有比小时更小的记时单位,这就是刻。最初分一昼夜为100刻,许慎《说文解字》:“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由于100刻和十二时辰难以相配,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后来曾改为120刻、108刻和96刻。清朝时最终定为96刻,与十二时辰相配,一个时辰两小时,一个小时四刻,一刻十五分钟。这种记时法一直沿用到了现在。(陈壁耀《文化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