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火巷】 元代的北京城,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并列有序地组成。为通行方便,院落之间必须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这通道,对居民来说,还有一个重...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苏州街】 苏州街,原名万寿街,形成于清代,南起万寿寺,北至畅春园,为帝王后妃赴畅春园、圆明园要道。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帝南巡,太后随之前往。回銮后,...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厂甸】 街东头有一块平地空场,是晾晒、存放琉璃瓦的地方。古来大面积平地谓之“甸”,因此这个琉璃窑厂的露天库叫“厂甸”。嘉靖年扩建外城后,城里开窑厂烧窑,渐成不便...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琉璃厂】 琉璃厂,是北京城南闻名中外的文化街。位于和平门外,东西走向,以新华街为界,分为东琉璃厂、西琉璃厂。这一带,元代还是郊外,名“海王村”,是专为皇城烧琉璃瓦...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西什库】 西什库,位于西安门大街北侧,旧皇城以里;本是明朝宫廷十大库房所在。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十大库分别名为: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戊字库、承运库...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五色土】 社稷坛为什么是“五色土”呢?这是自古而来的制度。《春秋大传》记载:天子社稷,“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直至明清,还是如此。凡去过中山公...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地坛】 地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大地山川、自然诸神之地。它的格局,与天坛相对:一是寓“天圆地方”之义。天坛,门洞、圜丘、祈年殿、回音壁等主体建筑,取圆形;而地坛,门洞...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方泽坛】 地坛,从永定门内的天地坛,移至安定门外的“方泽坛”,是嘉靖九年;三年后,改名地坛。所谓“方泽坛”,是因方形祭坛周围有渠水环绕而得名。(杨学军《留存记忆:...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王府井】 王府井的街名来历很有意思。元明清时代,这里是不同的景象。元代,此地处于京城东南侧,叫“丁字街”。因紧靠皇城东侧,成为朝廷重要衙署“枢密院”“御史台”所在...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27 【五更】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小时:一更,19点至21点;二更,21点至23点;三更,23点至凌晨1点;四更,1点至3点;五更,3点至... 进一步了解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