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1 【不能期年】 又如“不能”连用,在古文中也经常出现。但却不是“不能够”的意思,而是表示数量的不足、不满。正如杨树达所说的“古人凡云不至某数曰不能”。例如:于是不能期年...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儿子畜之】 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是我们今天不能顺利读懂古书,甚至误解古书的重要原因。例如,有人把《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高后儿子畜之”这句话,解为“吕氏将朱虚侯刘...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国之爪牙】 有些双音词,古今词义的差别,表现在词的感情色彩和褒贬义方面。如称人为“爪牙”,用的是词的比喻义。这在《诗经》里就出现了。现代汉语中也是常用词。但现代专指...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感激众心】 又如“感激”一词,今义是“因对方的好意而对他产生好感”。但在古文中却是因受到感触而振奋起来的意思。例如:又云“相国已率三十万众而行讨(锺)会”,欲以称张...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又如“僵”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是僵硬的意思,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倒仆”的意思。“详僵而弃酒”(《史记·苏秦列传》),“详僵”就是假装倒下。“今大石自立,...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仅万人】 再如“仅”这个词,词义的发展变化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在先秦两汉时期,是极言数量之少,或指情况限于某个较低的限度,如: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寺庙】 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还举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指出“寺”这个词的意义,曾随时代不同,变化三次:秦代以前,“寺”是“侍”的意思。《诗经》、《左传...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写真】 又如“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国语·越语》)这里的“写”,有人感到用今义“书写”解释不可通,于是就求助于字音,认为“写”是“削”的通假字,... 进一步了解 全部
2023-11-11 【青出于蓝】 如“蓝”,本是草名。由于它能染色,故用蓝草染的色也叫“蓝”。“蓝”在古代兼有草与色二义。苏东坡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在宋代“蓝”只指颜色。于是他就批评《荀... 进一步了解 全部